“沒想到短短幾個小時,臣才骨髓移植治療缺的30萬元就湊齊了。”11月26日,浙江大學一位寒門學子骨髓移植所需的手術費用,依靠微信朋友圈等新媒體平臺傳播,以“光速”募集成功(11月27日《現代金報》)。
  這件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愛心、溫暖與慈善的故事,背後還關涉到社會誠信,關涉到我們對待社會愛心捐款平和與理性的態度。
  韓臣才和他的家人、同學都表示,要對得起好心人的信任。不要小看了這句簡單的回答,其背後大有深意。其實,對於我們目前所處的這個時代和社會而言,信任比愛心更加稀缺,正是因為取得了網友、公眾的信任,韓臣才患病需要捐助的消息才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大家的積極回應。
  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當一些人通過公開求助獲得社會募捐之後,隨著捐款數量的急劇增加,其心態往往會發生微妙變化,比如明明捐款已經滿足了治病的需要,卻懷著多多益善的心理繼續接受外界捐款;比如想把治病剩餘的捐款挪作他用,作為自己的日常生活開支;比如一些人面對慈善組織關於把剩餘捐款轉給其他有需要的人使用的建議時,表示了拒絕。
  這種情況的存在,不但傷害了愛心人士的一片愛心和社會慈善事業,而且也是不誠信的表現。對過量的愛要懂得及時喊停,這既是對誘惑的一種拒絕,更是對愛心與慈善事業的一種呵護。只有這樣,在我們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站出來,並伸出援手。
  廣西 天歌/職員
  (原標題:對待愛心應該學會喊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vwmkfvqdkct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